2024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专业有:助产、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医学。
一、2024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专业一览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1 |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助产 |
2 |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临床医学 |
3 |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护理学 |
4 |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口腔医学 |
二、2024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的专业详细介绍
1、助产专业
白城医专助产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助产与护理操作技能,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白城医专助产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结构与功能、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妇产科学、儿科护理学、儿科学等。白城医专助产专业就业方向
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护理、母婴保健及计划生育宣教等工作。2、临床医学专业
白城医专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适应基层社区临床需要的、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预防,危重急症病人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力。白城医专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等。白城医专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或医药相关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等工作。3、护理学专业
白城医专护理学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操作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主要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整体护理、临床专科护理、重症监护及护理管理的能力。白城医专护理学主要课程
人体结构与功能、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白城医专护理学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等工作。4、口腔医学专业
白城医专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事基层口腔医学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掌握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具有对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预防及管理的能力。白城医专口腔医学专业主要课程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诊断学、口腔影像诊断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学等 白城医专口腔医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医疗、保健、预防等工作。
三、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吉林省政府管理。学校座落在美丽的鹤乡——吉林白城。
学校建校于1958年,先后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等三所高校开展联合办学,1998年晋升为省部级重点校,1999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示范校。2001年与吉林大学共建吉林大学白城医学院,2002年吉林省白城粮食学校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专科学校。同年6月,原白城铁路医院划归学校作为附属医院。2011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上划省管。
截至2014年,学校占地3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教职工379人,设有七个教学系部和一所二级综合医院,开设13个专业,面向全国22个省(区)招生,在校生6320人。
院系专业:截至2014年,该校设有7个系部,开办13个专科专业。
教学单位:基础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医学一系、医学二系、护理系、口腔系、药学系;
专科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医药营销、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公共卫生管理。
截至2014年,该校有教职工379人,其中正副教授122人,正副主任医师9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79人,拥有一支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教学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校面向未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学生成才成功为己任,实行“校院(厂)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省内外建立了百余家实习基地,学校附属医院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对外开放床位350张,能够充分满足广大学生课间实习需要。学校强化内涵建设,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办学特色鲜明,成效显著,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7.64%,多个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三万多名医药卫生人才,其中很多人已成长为地厅级、县处级、院级以上领导和科主任以上的业务骨干,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
展开全文 ∨